能否精準捕捉換電領域的機遇,將決定汽車企業在未來競爭中的成敗格局。
一度被視為“電動化進程落后者”的大眾汽車,近日在換電領域祭出了驚人的新招。寧德時代與大眾中國攜手簽署的戰略合作協議,預示著這一領域的重大變革。

數據揭示,2023年主流合資品牌的銷量普遍遭遇了超過30%的下滑,轉型的壓力如影隨形。而換電,或將成為合資品牌反擊的銳器,助其扭轉戰局。
在充滿變數的當下,確定性如同稀缺資源般珍貴。展望未來,2025年的市場將是一片價格戰的紅海,每一個細微的動向都可能掀起波瀾。
對于合資品牌而言,換電領域潛藏著獨特的優勢。它們可以依托現有的4S店網絡,迅速布局換電設施,從而避免與自主品牌在超充基礎設施上展開速度競賽。這種“老樹發新芽”的策略,或許正是合資車企實現彎道超車的秘訣所在。

大眾的此番入局,恰逢其時地踩上了政策的風口。工信部已明確表態支持換電模式的發展,而北京、重慶等地更是率先開啟了電池銀行模式的試點。在“政策+技術”的雙重驅動下,換電技術逐漸從邊緣地帶走向聚光燈下。
換電模式作為汽車的重要補能途徑,不僅契合雙碳戰略,還能有效緩解充電難題。然而,目前全國乘用車換電站的數量尚顯不足,仍處于起步階段,面臨著建設成本高、規劃滯后、電池標準不統一等諸多挑戰。廣汽馮興亞在第十四屆人大會議上建議,通過強化政策支持、優化布局規劃、統一換電標準等措施,推動換電模式的普及與發展。
標準化電池已成為關鍵所在,車企紛紛在換電服務體驗和生態建設上展開激烈角逐。換電模式正迎來發展的高潮,或將成為車企競爭的新分水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