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系、美系和日系汽車的2025年2月份零售銷量均已確認,現在來看三大頭部合資車系在售品牌所在市場份額。
通過這一組數據可以感受出三大車系的競爭力,也可以作為選車的一個參考。
1.德系車
大眾汽車2月零售銷量顯示為123823輛,單一品牌(含上汽大眾和一汽大眾)所占份額為9.18%。
剩下的德系品牌還有三個高端品牌,具體數據為:
- 奔馳,36121輛,占比2.68%
- 奧迪(屬于大眾汽車集團),33530輛,占比2.49%
- 寶馬,32394輛,占比2.40%
一汽大眾旗下還有一個自主合資品牌,名稱為捷達;該品牌屬于合資自主品牌;同期零售銷量為7400輛,占比0.55%。上汽大眾旗下有屬于捷克的汽車品牌,是斯柯達汽車,同期數據為847輛,占比0.06%,該品牌不在計算范圍內。
于是德系車2月份整體零售銷量占比達到16.75%,大眾汽車含奧迪汽車共計為11.86%;如果加上捷達品牌則總占比為17.3%。這是目前總占比最高的合資車系,作為海外汽車品牌在國內市場能達到該水平還是需要給出肯定的。
2.日系車
豐田汽車2月零售銷量顯示為83273輛,占比為6.18%。
本田汽車2月零售銷量顯示為33787輛,占比為2.51%
日產汽車2月零售銷量顯示為27037輛,占比為2.00%
馬自達汽車2月零售銷量顯示為3800輛,占比0.28%。
日產汽車旗下的英菲尼迪品牌同期數據為72輛,占比只能算到0.01%。
日系汽車的合資品牌不多了,曾經的三菱、鈴木、謳歌品牌均已退出;雷克薩斯、斯巴魯是以進口方式銷售,銷量統計渠道不同,這里討論的是合資汽車,所以不講這些品牌。所以日系合資汽車同期銷量總占比為10.98%,占比低于德系汽車,但客觀上依舊排在第二位。只是本田汽車和日產汽車的銷量表現有些不盡人意,與豐田汽車存在一定的差距。
3.美系車
美系合資汽車品牌不包括特斯拉,其為獨資企業。
剩下的品牌是福特、別克、雪佛蘭、凱迪拉克和林肯汽車,福特同期數據為8037輛、占比為0.60%;別克數據顯示為23603輛,占比1.75%;雪佛蘭零售銷量為1337輛,占比0.10%;凱迪拉克數據為6083輛,占比0.45%;林肯汽車則為2052輛,占比0.15%。
共計占比3.05%。
美系合資汽車目前的狀況就是這樣,客觀來說應當是有些不容樂觀;全系車輛加在一起的占比低于不足豐田汽車的一半,更是遠低于大眾汽車。甚至特斯拉單一品牌2月銷量也達到30688輛(批發銷量),與整個美系合資汽車相比也沒有過大懸殊。
分析
數據如上所述,目前競爭力最強的合資車系還是德系汽車;其能夠相對穩定的保持市場占有率,原因主要是曾經的德系汽車在合資汽車陣營里整體定位最高,那么即便參與價格競爭,在價格相當的前提下也會更有吸引力。但是價格競爭對于品牌和產品品質的影響是很大的,只要參與則難免要走下坡;所以跳出價格競爭的泥沼是非常有必要的,寶馬汽車已經在這一方面努力,預計大眾、奧迪和奔馳汽車也會有對應的調整。
日系汽車的銷量下滑幅度較大,巔峰期的日系汽車市場占有率也能接近20%。
為何日系汽車會明顯下滑?
究其原因還是自主品牌的新能源汽車在能耗成本方面具備優勢,并且是在保證車輛性能的前提下有效降低用車成本;相較于一定程度犧牲動力而實現燃油經濟性的一部分日系汽車而言,這樣的國產汽車會更具競爭力。所以日系汽車需要技術轉型,看來只有跟進新能源汽車轉型才有機會逆轉。
美系汽車主打運動和操控,競爭壓力同樣很大。
原因自然也是自主品牌新能源汽車的到來,這些用電動機驅動的汽車可以有更強的動力——日系汽車是犧牲動力以保證燃油經濟性,曾經的美系汽車是保證動力而不夠重視燃油經濟性——新能源汽車做到了動力和能耗經濟性的中和,所以不止會沖擊日系汽車,美系汽車也會面對很大的挑戰。
這也是特斯拉能夠維持熱銷的原因。
就是這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