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器人無疑正成為一眾大廠爭相布局的賽道。
不久前,vivo 成立機器人Lab的消息,同樣像一顆投入湖面的石子,在行業內激起層層漣漪。市場紛紛驚詫于作為國產手機行業龍頭企業的vivo,緣何跨界看似毫不相干的機器人領域?
博鰲亞洲論壇2025年年會上,vivo執行副總裁、首席運營官,vivo中央研究院院長胡柏山對此做出了回應。在胡柏山看來,機器人賽道與vivo深耕手機行業所需的能力積累高度匹配,都需要在硬件設計、軟件優化、供應鏈管理等方面具備強大的實力。
同時,做機器人也與vivo產業共榮的經營理念高度契合。極有可能成為下一代智能終端的機器人產業,必定不會被某一家企業全部吃下。而如何聯動產業鏈上下游更多的企業共同參與,才是機器人產業的破局之道。
正是因此,胡柏山透露,未來vivo將通過人工智能與影像兩大技術驅動,專注于機器人“大腦”和“眼睛”的技術研發,并期待與機械系統領域的產學研伙伴探索合作,為產業發展注入蓬勃動力。
不是跨界是延伸
對于任何一家企業來說,尋找新賽道、新方向最好的方法可能不是貿然進入一個自己完全不熟悉的領域,而是要從自己擅長的地方入手,將已有的技術積累利用至極致。vivo進入機器人賽道,亦是出于同樣的邏輯。
與大眾的認知不同,同為智能終端的機器人和手機,本質上有著諸多共通之處,比如對大模型技術的應用。本輪機器人的爆火源于底層通用大模型技術的突破,以ChatGPT為代表的大語言模型能夠模擬近似人類的自然語言交流,成功解決了此前機器人缺乏通識大腦的問題,為機器人的大規模落地應用打下了基礎。
手機亦是眼下大模型技術的受益者和參與者。AI被普遍認為有望變成每個用戶專屬的超級助理,革新手機乃至所有硬件終端的使用體驗。一眾智能手機廠商因此積極布局,紛紛下場自研大模型。
vivo正是其中的佼佼者。早在2017年阿爾法狗震動行業時,vivo就曾提出,“人工智能是所有技術創新的最底層技術,在未來很長一段時間,我們都應該去‘過飽和’地投入。”
此后,vivo著手組建相關專業團隊、籌備AI全球研究院,相關團隊很快就超過千人量級,加快在數據、人力、算法、算力四大維度的優勢沉淀。
得益于此,vivo才能在大模型時代到來之后,迅速迎頭趕上。2023年11月,vivo率先在行業內發布大模型手機vivo X100系列,并同步公布了自研通用大模型矩陣“藍心大模型”;一年之后,vivo又將AI戰略升級為藍心智能,將大模型技術與手機操作系統深度融合,并同步帶來了自研的語音、圖像等多模態大模型,讓大模型有了聽和看的能力。
與此同時,vivo過往三十年時間里儲備的影像能力,同樣也是機器人所需。那句著名的Slogan“逆光也清晰”,已經證明vivo早期的影像算法實力,而隨著時間的推移,vivo已經具備自研影像芯片的能力,并持續向MR(混合現實)領域拓展。
在近期的博鰲亞洲論壇上,vivo首次展示了其名為vivo混合現實頭顯的MR產品。據胡柏山此前在采訪中透露,vivo MR相關團隊已經達到將近五百人規模,預計將在今年8月左右開放原型機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