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日,長安馬自達南京工廠內,首臺MAZDA 6e正式下線。這款基于中國研發、面向全球市場的新能源車型,不僅是長安與馬自達技術協同的結晶,更標志著合資車企“以中國為跳板,反攻全球市場”的戰略轉折。
隨著“雙百翻番”戰略的發布,以及南京工廠作為新能源出口中心的正式啟動,合資車企在自主品牌強大壓力下的生存法則逐漸清晰——借助中國技術優勢,開拓海外增量市場。

圖片來源:長安馬自達
借力長安技術
MAZDA 6e(國內為EZ-6)是長安與馬自達合作的里程碑式產品,其核心邏輯突破了傳統合資模式。
在平臺方面,EZ-6基于長安EPA混動平臺開發,與深藍SL03共享底盤架構。不過,馬自達通過其獨特的“魂動美學”設計(如無邊框車門、發光前格柵)以及“人馬一體”操控調校,讓這款車實現了差異化。
智能座艙領域,EZ-6依托高通驍龍第三代8155芯片和1300億參數的AI基座大模型打造,為用戶提供了4區位語音引擎,具備響應速度快、識別準確率高的特點。
智能駕駛輔助方面,EZ-6搭載了E-ZERO無界智能領航系統,能夠全面協助用戶應對都市通勤場景和高速出行場景。此外,該車還配備了4顆百萬像素高清全景攝像頭和12顆高性能超聲波雷達,可識別150+種不同種類的停車位。

圖片來源:長安馬自達
值得一提的是,通過長安的供應鏈整合(如寧德時代電池、博世三電系統),該車的制造成本較馬自達獨立開發降低了30%。
“用朱華榮董事長的話說,長馬需要長安的什么,長安毫無保留。”長安馬自達汽車銷售分公司執行副總經理吳旭曦表示,長安汽車在新能源與智能化領域豐富的技術儲備,給了馬自達足夠的信心。
這一模式打破了“外資技術輸入”的固有路徑,形成了“中國技術+國際品牌”的反向輸出模式。
然而,盡管技術配置亮眼,EZ-6在華市場表現卻不盡如人意。2024年12月,其銷量僅1017輛,遠低于大眾ID.7和比亞迪漢。
EZ-6銷量低迷的原因主要有兩點:其一,用戶認知存在偏差。消費者對合資品牌新能源車型的智能化能力仍心存疑慮,盡管EZ-6借助長安技術補足了智能化短板,但品牌溢價能力不足,難以吸引消費者。
其二,競爭環境異常激烈。自主品牌在價格和配置上占據明顯優勢。例如,深藍SL03的起售價更低,且高階智駕功能普及率較高,極大地擠壓了EZ-6的市場空間。
全球化破局
面對國內市場的困局,長安馬自達啟動戰略轉型,將目光投向海外市場。
長安馬自達南京工廠擁有高度自動化的沖壓、焊接、涂裝和總裝工藝,結合領先的數字化質檢系統和管理平臺,實現了生產全流程的精準管控。
此外,南京工廠還整合了博世、寧德時代等全球頂級供應商資源,構建了從三電系統到智能網聯技術的全鏈條保障體系,為MAZDA6e的全球競爭力奠定了堅實基礎。
在本土化適配方面,針對歐洲市場,MAZDA6e升級了9安全氣囊和2000Mpa高強度鋼車身;東南亞版本則增加了電池熱管理模塊(以適應高溫環境),并調整了命名體系。
馬自達汽車株式會社社長毛籠勝弘表示:“未來,我們將和長安馬自達在新能源領域持續加大投資,不斷增強本土化研發能力。2025年,我們將推出全新SUV車型,今后將不斷拓展產品陣容,開發并推出第3款、第4款新能源車型。我們希望,從南京工廠駛向世界舞臺的新能源車型能夠成為全球市場用戶心中熠熠生輝的光,照亮每一個勇于探索的人生旅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