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汽車出口市場正在逐漸回暖。
乘聯會數據顯示,4月中國汽車出口量達42.4萬輛,環比增長8.3%,同比上漲1.4%。其中,出口量達18.6萬輛,環比大漲32.6%,同比大漲64.5%;純電動車出口量達12萬輛,環比大漲39.3%,同比大漲35.3%;插電式混合動力車出口量達6.2萬輛,環比大漲19.9%,同比大漲153.9%。
受益于宋PLUS、海獅07EV、宋Pro、海鷗等車型出口量的持續大漲,比亞迪出口量同比實現超1倍暴漲,連續4個月超越奇瑞(不包括捷途、星途等)、名爵品牌,穩居出口量榜冠軍寶座。
由于領睿出口量的暴漲,福特出口量同比實現超10倍暴漲,首次上榜躋身榜單第11。沃爾沃出口量環比暴漲超1倍,位居榜單13。其中,新晉黑馬沃爾沃EX30發揮核心帶動作用。
然而,國際貿易環境的復雜性讓不少車企遭遇寒冬。歐盟反補貼稅等貿易爭端持續發酵,吉利、廣汽傳祺出口量“腰斬”,長安、奇瑞、名爵出口量同比均出現超10%的大降,特斯拉、哈弗出口量同比也出現小幅下滑。
在市場波動中,零跑、銀河等新勢力展現出強大的韌性與活力,憑借創新產品成功突圍,成為中國汽車出口市場的新晉 “超級黑馬”,為行業注入新的增長動能。
▍特斯拉Model Y、Model 3、寶駿310環比暴漲
與上個月相比,4月特斯拉Model Y、Model 3、寶駿310和沃爾沃EX30出口量環比實現翻倍暴漲。尤其是特斯拉Model Y,環比實現超15倍的暴漲;特斯拉Model 3出口量環比實現超3倍暴漲,達到1.5萬輛,兩者均再次上榜,進入榜單前五,分別位居第三和第四。
寶駿310出口量環比暴漲超1倍,重新上榜位居第16。為什么一款停售的寶駿310深受國外消費者的喜愛?一方面是因為其性價比高;另一方面是產品實用性強。
此外,還有品牌與銷售策略的助力。上汽通用五菱與通用汽車合作,借助通用的全球銷售網絡和品牌影響力,將寶駿 310 以雪佛蘭等更具認可度的品牌標識出口到墨西哥、印尼、南美、泰國等19個國家和地區,在當地通用汽車的雪佛蘭 4S 店銷售,提升了產品的曝光度和信任度。
值得注意的是,江鈴福特領睿首次出現在了出口榜TOP20。4月領睿出口量達到8,476輛,環比大漲65%,位居榜單第11。2024年江鈴集團出口汽車12.28萬輛,同比增長22.1%,整車出口版圖擴展到全球124個國家和地區,新增新加坡、匈牙利、日本等31個國家和地區,自主品牌出口增長41%,沙特成為江鈴首個出口超2萬輛的單一市場。2022年至今,江鈴福特領睿累計出口量逼近20萬輛。
與之相反,名爵3、繽越、歐萌達、捷途旅行者和瑞虎8出口量環比均出現下滑。尤其是歐萌達和繽越出口量環比大降超20%,前者排名從4月前三直降至第17。
▍宋PLUS同比暴漲2.8倍,連續5個月奪冠
與去年同期相比,探索06 C-DM、海獅07 EV、沃爾沃EX30強勢崛起,成為今年4月中國出口市場三匹新晉“超級黑馬”。探索06 C-DM表現亮眼,4月出口量首次突破萬輛,直接進入出口榜前五。
海獅07EV 同樣不甘示弱,出口量不斷攀升,4月出口量已經逼近萬輛,首次進入出口量榜前十。
除此之外,宋PLUS、特斯拉Model Y出口量同比均實現翻倍暴漲。其中宋PLUS出口量同比暴漲2.8倍,已經連續5個月超越瑞虎7、名爵ZS等車型,穩坐出口量榜冠軍寶座。
相反,特斯拉Model 3、哈弗5X、瑞虎7、歐萌達、瑞虎8、名爵3、繽越出口量同比出現下滑。特別是,奇瑞旗下車型曾經霸榜出口榜冠軍的瑞虎7,4月出口量同比大降超66%,排名已經降至第15。其“兄弟車型”瑞虎8出口量大降34%,排名從曾經的前十一路跌至第19,甚至一不小心就會跌落前20。
▍特斯拉、福特、沃爾沃環比翻倍暴漲
在品牌榜TOP20中,特斯拉、福特、沃爾沃出口量環比實現翻倍暴漲,尤其是特斯拉出口量環比暴漲超5倍,重新回到榜單前五。特斯拉出口量的暴漲,主要歸功于Model Y和3出口量的暴漲。
特斯拉在華出口量呈現 “過山車式” 波動,3月暴跌、4月暴漲的背后,核心原因在于其獨特的季度交付制度。每個季度伊始,特斯拉將調配重心傾向海外市場,優先保障歐洲訂單交付;而在季度尾聲,為沖刺國內銷量目標,產能資源更多聚焦本土市場,導致出口量顯著下滑。這種周期性的產能與交付策略,使得其月度出口數據呈現出鮮明的起伏特征 。
福特出口量環比暴漲超2倍,逼近1萬輛,排名位居第11。此次爆發式增長,主要得益于旗下車型領睿的市場表現,其出口量的大幅攀升,成為推動福特整體出口增長的關鍵力量。
沃爾沃同樣表現亮眼,出口量環比暴漲超1倍,達8,246輛,位居榜單13。其中,新晉車型沃爾沃EX30發揮核心帶動作用,憑借自身優勢,助力沃爾沃在出口市場實現快速增長。
而吉利、長安、廣汽傳祺和奇瑞出口量環比均出現下滑。廣汽傳祺受創最為嚴重,受 GS3、GS8 等車型出口遇冷影響,其出口量環比近乎腰斬。
吉利汽車因繽越、博越 L 等核心車型出口量銳減,環比降幅接近 40%;長安汽車也因 CS75 PLUS、CS55 PLUS、CS35 PLUS 等車型出口表現不佳,出口量環比下滑超 28% 。這些老牌車企在海外市場正面臨新的挑戰,亟待調整策略以扭轉局面。
▍比亞迪同比翻倍暴漲,吉利、廣汽腰斬
與去年同期相比,零跑、銀河強勢突圍,以黑馬之姿闖入競爭賽道,成為當月出口領域的亮眼新勢力。
老牌車企陣營中,福特、比亞迪、東風風神表現尤為突出,出口量同比均實現翻倍增長。其中,福特以超10倍的暴漲幅度一騎絕塵,展現出強勁的海外市場開拓能力;比亞迪憑借宋 PLUS、海獅 07 EV、海鷗、宋 Pro 等車型的熱銷,出口量同比勁增 134%,連續4 個月蟬聯出口量榜首,持續鞏固其在國際市場的領先地位。
然而,國際貿易政策的變動深刻影響著車企的出口表現。受歐盟反補貼稅政策沖擊,吉利、廣汽傳祺出口量遭遇 “腰斬” 式下滑;長安、奇瑞、名爵等品牌同樣承壓,出口量同比降幅均超過10%。
與此同時,曾對全球汽車產業鏈造成了嚴重沖擊的中美關稅戰,隨著5月12日《中美日內瓦經貿會談聯合聲明》的發布,這場無硝煙的戰爭終于按下暫停鍵。
根據聲明,中美發布經貿聯合聲明,雙方同步調整關稅政策,其中美國暫停對中國商品加征的24%關稅(保留10%),并取消91%的疊加關稅;中國同步取消對美反制關稅的91%,暫停24%的關稅。
此次 “斷崖式” 關稅調整為汽車及零部件出口帶來重大利好,超100%的綜合降幅政策紅利,無疑為汽車行業注入了一劑強心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