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上海車展零跑汽車的展臺門庭若市,有趣的是,這些圍觀和到訪者除了國內媒體和友商之外,外國人的比例奇高。毫不夸張地說,或許這次車展零跑汽車的展臺是「老外」含量最高的一個。這其中除了外國媒體同行,還有來自歐洲、東南亞、南美的經銷商合作伙伴。
這家總部位于杭州的造車新勢力,在實現國內月交付量突破1.5萬輛、躋身新勢力銷量榜首后,正將戰略重心轉向更廣闊的全球市場。從慕尼黑車展到巴黎車展,從歐洲本地化生產計劃到東南亞市場布局,中國新能源車企的國際化敘事,正從「跟隨者」轉向「規則制定者」,零跑汽車的國際化步伐正在加速,而這場馬拉松式競爭的真正考驗或許才剛剛開始。
我很好奇,如今中國智能電動車發展的這么迅速,為什么對外國友人來說偏偏是零跑如此popular?它有什么魔力嗎?零跑的出海之路走得如何?靠什么征服全球用戶?帶著這些問題,我們專訪了零跑汽車創始人、董事長兼CEO朱江明,零跑汽車高級副總裁曹力和零跑汽車副總裁周穎,希望能找到一些答案。
用全域自研給全球市場上上強度
即便不是零跑,只要一款車型能在國內新能源這種內卷的市場中存活下去,把它拿到歐洲或者全球市場,即便算上關稅,也都將會是一個極具競爭力和產品技術實力的車型,更何況是這個中國市場的「價格屠夫」零跑。零跑在國內市場「卷」的風生水起、連續霸榜新勢力榜單,靠的就是全域自研的技術實力、供應鏈把控力,以及成本定價的產品邏輯。
從傳統零配件,到高效的三電系統,再到智艙智駕的芯片和算法,零跑構建了完整的垂直整合能力。
在全球化進程中,零跑展現出與多數新勢力不同的產品邏輯。朱江明在群訪中強調:「零跑產品設計符合歐洲審美,C10在德國市場表現最佳。」這種設計理念在B系列車型上體現得尤為明顯:B10采用多連桿懸架和后驅布局提升操控性,內飾軟包面積比肩豪華品牌,鍍鉻件供應商與奔馳同源。這些選擇看似增加成本,實則為全球化競爭埋下伏筆。同時,這些與整車相關的配置和產品邏輯也凸顯了零跑對不同地區用戶用車習慣和理念的深入了解。
技術層面的全球化適配更值得關注。零跑為全系車型預埋的智能駕駛硬件具有超前性:B10入門款標配高通8295智能座艙芯片和8652智駕平臺,提供256TOPS算力冗余,以便后期進行快速高效的OTA。
智駕在追,安全首位
眾所周知,目前的零跑在智能輔助駕駛層面并不是所謂的「第一梯隊」,但在追,在追了。
「在智駕(端到端輔助駕駛)這一塊,確實,零跑前期沒有做太大的投入,一直處于跟隨的戰略,但是我們從2024年的年初開始我們一下子就從300人擴充到年底的500多人」,朱江明說到。
零跑的AI底子和技術能力很扎實,例如他們在去年9月份才拿到高通8650芯片開始做開發,今年4月份就已經實現了量產,進行算法的實施,還要爭取在二季度實現用戶點對點的通勤,并且希望在三到四季度所有的城市輔助駕駛做到行業的第一梯隊。
這個目標很艱難,但我相信零跑速度會是突飛猛進的。但在此之前,朱江明在接受采訪時也提到:「希望把AEB做到行業內最先進的水平,在智駕里面先把安全放在首位,這是零跑要做的事情。」
豪車也要「成本定價」
當然,除了目前已有的暢銷的C系列車型,以及剛剛上市訂單就爆了的B系列,據曹力透露,零跑還將在今年零跑汽車10周年之際發布D系列車型,25-30萬的定位,對標50萬以上的高端豪華車型,「至少在配置上、設計上、品質上都會得到更大的提升,也代表零跑的品牌以及技術最高端的車型,我還是稍微保密一下,請大家等一等」。
作為「卷王」,即便是做高端車型,也還是會堅持「成本定價」。「零跑的特點是全域自研,以技術為本,所以我們的技術積累在產品的技術表現跑在行業的前面,第二個是成本定價,我們希望零跑的產品都是以產品化來定價。關于高端的產品,我們照樣遵循這兩個原則」,朱江明在采訪中也強調。
當然,零跑也關注到全球新能源用戶對長續航的關注度尤為重要,畢竟國內很多充滿「水分」的續航測試是很難忽悠老外的,需要實打實的硬實力。零跑過去三年,對能量管理方面的投入也是重中之重,他們在努力用同樣容量的電池,在不同的續航測試工況下跑出盡量遠的距離。
「B系列這款車跟原來燃油車時代的至少20幾萬以上的內部空間、質感、配置來說,燃油車需要20萬到25萬這樣一個檔次的車才有的配置,只有通過超強的競爭力,所以B10才會得到用戶的信賴,我們才會有足夠多的訂單」,朱江明說到。
相比國內市場,例如歐洲這類傳統的汽車消費發達市場,用戶也相對理性,朱江明在采訪時也說到:「他們更多把這個產品當作一個實用的代步工具,在這個過程當中,品牌的附加值、溢價考慮比較少,包括我們看到零跑賣得這么好也是這樣一個原因」。
正是因為零跑將全域自研和成本定價視為生存法則,而不是口號,才真正打造了隱形護城河,這也將會是零跑走向全球的底氣。
國際化戰略「三級跳」
「未來中國車企本地化是必然選擇,零跑要堅定做全球化。」朱江明在接受采訪時表示
這番表態背后,是零跑已完成的全球化戰略三級跳:2024年四季度首批車型出海,去年一年實現1.37萬輛海外銷量,今年一季度不僅在批發,在C端零售交付層面也實現了迅速的增長,預計全年可以達成5-8萬輛出口目標。這種推進速度遠超行業預期,對比此前蔚來宣布歐洲戰略到實際落地僅數百輛的交付規模,零跑展現出了迥異的國際化節奏。
支撐這種高速擴張的,是背靠Stellantis集團的獨特優勢。2023年10月雙方達成戰略合作后,零跑獲得現成的全球銷售網絡資源。這種「借船出海」策略在上海車展期間得到驗證:展臺接待的外國媒體數量創下參展車企之最,來自歐洲、東南亞、南美的經銷商代表組團考察金華工廠。零跑國際事業部負責人曹力透露,歐洲本地化生產計劃已進入選址決策階段,西班牙阿拉貢大區成為重點考察對象。
曹力說到:「阿拉貢的汽車占比占GDP比重非常高,他們對汽車是充分重視的,西班牙首相接見了中國十多個企業家,但是唯一單獨接見了零跑和奇瑞兩家整車工廠,當然,我們也在做最后的決策階段,考慮是不是落地在西班牙。」
結語
「我們是個長跑型選手,每年進步一點點。」朱江明說到。從C系列到B系列的技術延續性和迭代,從8155到8295芯片的平滑過渡,都顯示出對技術沉淀的重視。即將在品牌十周年發布的D系列車型,劍指25-30萬元高端市場,這種階梯式品牌升級與多數新勢力的「高舉高打」形成反差。
在全球化的馬拉松賽道上,零跑展現出獨特的節奏把控能力。這種戰略定力源自其全域自研的技術底氣:電子電氣架構、電池管理系統、智能駕駛算法等核心技術的自主掌控,使其在應對不同市場法規時具有快速響應能力。
從錢塘江畔到萊茵河岸,零跑的全球化戰略正在改寫中國汽車出海的敘事邏輯。不同于傳統車企的貿易出口模式,也區別于互聯網造車的資本驅動路徑,零跑選擇了一條技術驅動、漸進滲透的國際化道路。當B01車型在車展引發外媒和合作伙伴的驚嘆,這家中國新勢力正在證明:汽車產業的全球化競爭,終究是技術儲備、體系能力和戰略耐心的綜合較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