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第一季度,吉利汽車一季度歸母凈利潤達56.7億元,同比增長264%,在國內上市車企中,利潤僅次于比亞迪,同時,70.4萬輛的銷量也創歷史新高。然而,在這樣一份業績下,吉利汽車控股有限公司行政總裁及執行董事桂生悅在一季度業績發布會上的說法卻是:面對激烈的競爭,市場不給容錯空間,吉利汽車需要快速整合提高企業競爭力。
而這個說法的背后,也是比吉利汽車一季度業績更值得關注的“回歸一個吉利”問題。去年9月,吉利控股集團董事長李書福正式發布《臺州宣言》,宣布通過“戰略聚焦、戰略整合、戰略協同、戰略穩健、戰略人才”五大舉措,正式進入戰略轉型新階段。
自此之后,吉利體系內整合動作頻繁,此前已經完成了幾何、翼真等并入吉利銀河,并入成立極氪科技集團等,甚至電池業務也整合成立全新電池產業集團——吉曜通行等。而最近的一次整合動作,也是最值得關注的整合動作是——私有化極氪。
吉利控股集團CEO、吉利汽車控股有限公司副主席及執行董事李東輝在一季度發布會上介紹了吉利汽車控股有限公司擬與極氪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合并后的各項安排。而最值得關注的一點則是效果——力爭實現研發層面數以10億元的節省、采購層面節省幾十億元的目標,達到管理費用與營銷費用雙下降的顯著效果。
值得一提的是,這種效果在極氪品牌與領克品牌并表后的首份季度財報以及吉利汽車一季度報告中已經有所體現。
提效、省錢 吉利解釋私有化極氪的必要性
《臺州宣言》過后,吉利控股體系的整合動作頻繁,而提升效率的相關說法則是吉利方面最常用的解釋。此次發布會上,桂生悅也提到吉利和極氪整合的目的是為了進一步落實《臺州宣言》,聚焦汽車產業,回歸“一個吉利”,推動內部資源的深度整合和高效協同,杜絕重復投入,降低成本,打造企業的長期價值。
在他看來,面對激烈的市場競爭和市場環境,進一步提高整合效率、解決利益不一致的問題,把公司資源深度凝結成“一個拳頭”,才能真正提高企業競爭力。事實上,從近年來國內外汽車企業的動作來看,整合已經成為一種趨勢,就國內而言,包括上汽將單飛的飛凡召回榮威就是最好的例證,而蔚來方面也在近期將其三個品牌進行整合。
當然,比起廣泛的做法,效果才更值得關注。吉利汽車集團CEO、吉利汽車控股有限公司執行董事淦家閱稱,《臺州宣言》發布后,吉利在產品戰略上已形成共識,資源戰略上進一步聚焦協同,未來將繼續建立統一架構,提升資源配置的效率,杜絕重復投資。整合后集團將實現整體效益超5%,研發效率、管理效率及營銷效率達到15%-20%。
而此前官方對領克并入極氪的效果判斷則是,研發效率提升10–20%;生產成本降低>3%;管理費用節約10–20%。此外,為適應業務發展需要,吉利方面也為極氪私有化準備了新的架構和人事調整。
據介紹,李東輝將出任吉利控股集團副董事長,負責董事局日常工作管理和集團投融資管理,并在資本運作、重大對外合作項目等方面發揮重要作用;安聰慧將出任吉利控股集團CEO,全面負責吉利控股集團運營管理工作;淦家閱將出任合并后的吉利汽車集團CEO,吉利汽車集團將下設吉利銀河事業群和極氪科技事業群。
整合效果已有所體現,吉利汽車更肥了!
從吉利汽車一季度報告來看,《臺州宣言》后的整合已經有所體現。一方面,吉利汽車的利潤十分可觀,銷量也達到歷史新高,吉利的新能源產品(包含吉利、領克、極氪)總體相比去年增長1.35倍至33.92萬輛,在此背景下,第一季度,吉利毛利總額大幅提升至114.37億元,毛利率同比微增至15.8%。
另一方面,從費用端來看,吉利汽車分銷及銷售費用一項相比去年的41.33億元下降至36.35億元,行政費用同比也有所下降。從這一角度來看,吉利汽車整合“省錢”的目的已經達到了一部分。與此同時,極氪品牌與領克品牌并表后的首份季度財報表現也比較出色。
極氪科技集團CEO安聰慧在發布會上表示,合并后,公司運營效率顯著提升,雙品牌綜合毛利率19.1%,其中極氪品牌整車毛利率高達21.2%,具備了豪華品牌財務表現,按香港會計準則,極氪已實現盈利5.1億元。顯而易見,合并的提效已經帶來一定效果。
從整個吉利體系來看,隨著極氪科技集團并入吉利汽車,吉利汽車本身也就成為了吉利控股旗下自主品牌整車業務的核心上市平臺。而這一核心上市平臺,也將因為更據前景的極氪而更肥。
不具名證券分析師對《財圈社&道哥說車》編輯表示,若私有化完成,極氪將全額并表進入吉利汽車,由于極氪已經實現了單季度的扭虧為盈,隨著2025年銷量規模的提升公司2025年有望實現全年的扭虧為盈,因此全額并表會為吉利汽車帶來更積極的影響。
值得一提的是,從股價變動來看,市場對吉利汽車的整合頗為看好,今年以來,吉利的股價上漲了約三分之一。截止5月15日收盤,吉利股價上漲2.3%,每股報價為19.58港元,市值1973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