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車市呈現價格競爭趨緩與市場回暖雙重特征。
3月10日,中國汽車流通協會乘用車市場信息聯席分會(下稱“乘聯分會”)發布的數據顯示,2月全國乘用車市場零售138.6萬輛,同比增長26%,環比下降22.8%;今年1-2月累計零售317.9萬輛,同比增長1.2%。
乘聯分會指出,受春節較早(1月29日)及報廢更新、置換補貼政策啟動影響,疊加車企主動穩定價格預期,行業價格戰較往年明顯降溫。
數據顯示,2023年乘用車市場促銷力度達5.7個百分點,2024年收窄至3.2個百分點,2025年1-2月進一步減弱,其中尤其是燃油車價格體系保持穩定。
另外,乘聯分會指出,當前宏觀經濟環境改善超預期,消費者信心逐步修復,疊加車企春節期間持續營銷活動,以及去年同期銷量基數較低等因素,共同推動2025年2月車市實現開門紅,顯著優于2024年春節后的低迷表現,為全年市場平穩運行奠定基礎。
新能源滲透率逐周快速提升,正在成為節后乘用車市場恢復的主要驅動力。
數據顯示,2月新能源乘用車市場零售68.6萬輛,同比增長79.7%,環比下降7.8%;1-2月累計零售143萬輛,增長35.5%。
不過2月新能源車國內零售滲透率49.5%,跌至50%以下。
對此,乘聯分會秘書長崔東樹強調說,從2020年開始,新能源汽車滲透率都是在7-9月份達到高位,年末、年初的滲透率普遍比較低。這種季節性波動,和中國汽車發展的階段息息相關。
他介紹,就中國汽車消費者人群來看,夏季天熱時,首購群體買車比較少;換購群體則是在夏季換車的占比相對來說較高,而新能源車銷量中,換購群體貢獻更大。
展望3月車市,乘聯分會預期,車市關注度將持續升溫,環比產銷增長將較為迅猛。
一是由于春節后是車企新品推出的重要時間點;二是在國家促消費政策推動下,很多省市出臺了相應促消費政策;三是近期碳酸鋰等價格處于低位,有利于廠商持續優化新能源車型的成本結構和產品迭代。
乘聯分會強調,2025年汽車行業政策補貼和優惠力度再創新高,成為撬動整體汽車市場繁榮、加快新能源消費過渡到大眾普及階段的關鍵因素。
2025年汽車政策補貼力度創歷史新高:報廢更新及置換政策預計帶動1500萬輛交易,有望釋放2200億元補貼;新能源車產銷預計達1600萬輛,貢獻2萬億元銷售額;購置稅免稅政策進入最后一年,預計釋放約2000億元利好。預計總補貼規模超4000億元(占汽車銷售額5萬億元的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