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特朗普在白宮簽署兩項關于“對等關稅”的行政令,宣布美國對貿易伙伴設立10%的“最低基準關稅”,并對某些貿易伙伴征收更高關稅。其中,對印度征收26%的關稅,對越南的稅率高達46%,馬來西亞24%、泰國36%,韓國25%、日本24%等。這一政策猶如一顆重磅炸彈,在全球貿易領域引發軒然大波,科技巨頭蘋果公司首當其沖,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
與美國其他科技巨頭相比,蘋果受新關稅政策的影響顯著。截至發稿,蘋果股價美股盤前跌超7%,英偉達、特斯拉則跌逾4%。特朗普多次強調不會允許任何產品豁免關稅,這使得蘋果陷入兩難境地。要么自行承擔關稅費用,直接削減公司利潤;要么通過漲價將成本轉嫁給消費者,但這無疑會影響產品銷量和市場競爭力。
過去,蘋果憑借精明的全球供應鏈布局,巧妙規避了部分關稅風險。在特朗普第一任期時,蘋果將iPad和AirPods的生產部署于越南,將iPhone的部分生產部署在印度。然而,此次“對等關稅”政策讓這些布局瞬間失效,蘋果不得不重新審視其供應鏈策略。
過去兩年,蘋果大力推動iPhone在印度的產量。2023年1月,印度商務和工業部長戈亞爾曾表示,蘋果2023年的目標是在印度生產全球約25%的iPhone,但最終成果未達預期。美國投行伯恩斯坦的分析師估計,到2025年底,印度生產的iPhone可能達到蘋果總產量的15%至20%;投行Evercore ISI則表示,目前已有10%至15%的iPhone在印度組裝。然而,此次對印度征收26%的高關稅,無疑將增加蘋果在印度生產的成本,影響iPhone在印度的產量增長。
越南一直是消費電子產品的熱門制造中心。Evercore ISI的數據顯示,蘋果公司大約20%的iPad和90%的可穿戴產品(如Apple Watch)的組裝都在越南進行。此次對越南征收46%的高關稅,將使蘋果在越南的生產成本大幅上升,給越南的消費電子產品制造業務帶來沉重打擊。
馬來西亞是蘋果Mac電腦的主要生產基地之一,此次面臨24%的關稅;另一個Mac電腦生產基地泰國則面臨36%的關稅。此外,蘋果產品在美國本土組裝的部分,如在得克薩斯州生產的Mac Pro,需要從韓國、日本等采購零部件,而韓國被征收25%的對等關稅,日本的稅率則為24%。這些關稅政策都將增加蘋果的生產成本,影響其全球供應鏈的穩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