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產業競速固態電池技術的關鍵節點,國軒高科于5月16-17日舉辦的2025全球科技大會上,交出了一份極具分量的技術答卷。公司不僅宣布全固態電池中試產線正式貫通,更攜金石全固態電池、G垣準固態電池等革新性產品,向外界展現了其在下一代動力電池領域的技術縱深。
全固態電池邁入預量產
如果說2024年國內固態電池各相關企業逐步透露其量力和量產時間節點,那么2025年開始,長安汽車發布金鐘罩固態電池,比亞迪量產60Ah全固態電池,寧德時代硫化物全固態電池研單體能量密度突破500Wh/kg等等,全固態電池企業則呈現出集體加速的態勢。
歐陽明高院士看來,動力電動化變革已進入高潮,2021年爆發的原因包括技術厚積薄發、市場需求增長和政策推動。全固態電池是未來發展方向,但面臨諸多技術難題,需協同創新,研判技術路線。預計2025-2027年,以硫化物復合電解質為主體的乘用車全固態電池有望量產。
在此背景下,國軒高科亦在加速推進其全固態電池技術的進展。發布會現場,全固態電池研發負責人潘瑞軍博士介紹,自2024年首次發布金石電池以來,研發團隊已在材料體系實現多重突破。過去一年間,金石全固態電池硫化物電解質的離子電導率提升60%,空氣穩定性顯著提高,正負極材料的克容量也實現較大突破,在材料科學方面為全固態電池的發展筑牢根基。

這些突破使得新一代金石電池在350Wh/kg能量密度下,單體容量提升150%,預緊力下降90%,無懼針刺、熱箱、外短、過充、擠壓等嚴苛考驗,安全性能全方位提升。

產業界關注的量產能力方面,國軒首條全固態中測產線的投產具有里程碑意義。這條完全自主設計的產線集成了多項專利技術,在0.2GWh設計產能下實現90%的良品率。“從納米級材料合成到模組裝配,我們實現了100%國產化設備集成。”潘瑞軍特別強調,搭載該電池的測試車輛已實現裝車路測。

“回望十年,國軒高科堅守以磷酸鐵鋰安全革命推動新能源汽車普及,今天,我們更要以固態電池技術實現躍遷,叩開下一代能源時代的大門。這是一個既要安全底線,又要性能天花板的時代。”國軒高科工程總院副院長曹勇如是表示。
1000km準固態電池量產加速
全固態電池技術固然好,但不可否認的是從技術上車到全面推廣依然有不短的距離。與此同時,工信部新發布的GB38031-2025動力電池安全標準將“不起火、不爆炸”納入強制標準,當消費者對“充電10分鐘續航1000公里”的期待值持續攀升,這場發生在動力電池領域的安全與性能雙重攻堅戰進入白熱化。
面對市場如此需求,除了金石全固態電池,國軒高科此次還首次發布了G垣準固態電池。致力于打破續航焦慮與“安全魔咒”的對立難題,以300Wh/kg的能量密度,將純電轎車的續航里程推至1000公里。

但事實上,“半固態電池裝車易,但要在高安全框架下實現性能突破,才是真正的技術攻堅戰。”國軒高科首席科學家朱星寶如是說。
國軒高科為G垣準固態電池打造六大核心技術矩陣:從構筑鋰離子高速通道的全域離子導網絡,到實現缺陷自修復的硅基限域技術,特別是突破性的閉孔固態電解質設計,使得電芯在遭遇極端穿刺時,能通過自適應固固界面形成物理隔離屏障。即使3mm鋼針穿刺,其依然能夠保持“不起火、不爆炸”,并且可在帶針的狀態下仍能實現安全放電,所釋放的能量是此前的96.8%。

在參數表上,G垣準固態電池可提供197Ah/140Ah,其中197Ah方形電池能量密度電池,可以達到300GWh/kg以上,電池體積能量密度可以實現720Wh/L以上,可以兼容 1000 伏高壓充電體系,保障10年50萬公里的續航倍率,性能可以達到6C和4C,可以為B級及以上的純提供1000km以上的長續航解決方案。
據現場披露的產業化路線圖,國軒高科已建成年產能12GWh 的G垣準固態電池產線,并且已經向 5 家以上的客戶送測,有 4 家以上的客戶已經在上車測試。“G垣準固態電池001號車,目前測試里程已超過1萬公里。”朱星寶進一步透露,“今年年內預計會有幾家車企會陸續官宣上車的最新消息。”
此外,面向對電池倍率性能要求更高的evolt產品,國軒高科進一步推出高功率化解決方案——3600W/kg的功率密度配合12C放電能力,使電池組可在12分鐘內完成10-80%快速補能。目前該電池已通過國標相關安全測試,也已通過evolt飛行工況驗證。目前國軒高科高功率電池也已建成10GWh年產能。隨著10GWh高功率電池產線投產,這項技術也將正式實現商業化使用。
從磷酸鐵鋰到固態電池,國軒高科的技術演進映射出中國動力電池產業的進化軌跡。在安全與性能的天平上,這家企業正以材料創新、制造突破和生態布局,書寫下一代電池的競爭法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