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維度:
市場規模與增長動能(2023-2025E)
技術路線競爭態勢(電池/電驅/電控)
產業鏈重構與供應鏈安全
政策退坡下的商業模式創新
核心數據:
- 2024年全球新能源車滲透率達32%(IEA數據)
- 中國市場LFP電池裝車量占比回升至61%(SNE Research)
- 歐盟碳關稅政策對出口車企的成本影響測算(每輛增加2000-5000歐元)
- 固態電池量產時間表(豐田2027年、寧德時代2026年)
分析框架:
PEST模型應用
- 政策:歐盟禁售燃油車時間表加速至2033年
- 經濟:鋰資源價格波動對車企毛利率影響(特斯拉Q3毛利率18.2% vs 比亞迪20.4%)
- 社會:Z世代購車決策中續航焦慮權重下降至17%(德勤調研)
- 技術:800V高壓平臺裝車率突破45%(中汽協2024年報)
波特五力分析
- 供應商議價能力:鋰礦資源集中度(智利+澳大利亞占全球65%)
- 替代品威脅:氫能重卡對長途運輸市場的滲透率(2024年達5.8%)
SWOT矩陣
- 機會:東南亞市場年增速超70%(東盟汽車聯合會)
- 威脅:美國《通脹削減法案》對供應鏈的地域限制
重點章節示例:
3.1 電池技術瓶頸突破路徑
- 半固態電池能量密度達350Wh/kg(寧德時代麒麟電池2.0)
- 鋰硫電池實驗室成果(中科院物理所實現500Wh/kg)
- 換電模式經濟性對比(蔚來單站日服務量突破2000次)
4.2 全球化布局新挑戰
- 大眾集團歐洲工廠產能利用率(2024年Q4降至72%)
- 比亞迪泰國工廠本地化采購率(目標2025年達40%)
結論建議:
- 頭部車企應構建"技術研發+地緣供應鏈+區域化生產"鐵三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