盡管在現下的新能源市場當中,車企聯手互聯網大廠造車已經不稀奇了,但最近即將上市的全新東風Honda S7,在本田和華為合作聯手之下,還是吸引了不少消費者的注意,那么這輛即將登陸國內市場的新車,能否在兩個大廠的加持下,在國內火一把呢?下面我們就從新車產品力入手,來詳細探究一下。
我們先將目光聚焦在新車的智駕功能方面,東風Honda S7預計將推出搭載華為乾崑ADS智駕和配備自家Hond Sensing 360+系統的兩款車型,為消費者提供不同的智駕選擇,前者在國內汽車市場中應用的還是比較廣泛了,目前還沒有具體的信息披露,但筆者預估此次華為智駕除了包含L2級智駕輔助之外,還將支持到高速領航,例如自動變道輔助、匝道自動駛出(入)、自動跟車/變速超車等等功能,有效提升駕駛出行的智能化程度。
而除開搭載了華為智駕的車型之外,東風Honda S7其余車型還將匹配Hond CoPilot Pro智能輔助系統,加上12個超聲波雷達、5個毫米波雷達等多個感知元件以及高精度地圖,去實現L2級智駕、高階車道變更輔助、彎道偏離預警、并線輔助、高速領航等等功能,此外,新車此次還配備了智能泊車輔助系統,除了自動泊車入位之外,還搭載了手機遙控泊車,進一步加強泊車的便捷程度。也就是說,不管是搭載華為智駕的版本還是配備自研智駕的新車車型,在智能輔助上都能和同級智能車型例如小鵬G6、阿維塔07等車型板板手腕,在智駕配置上,新車是有亮眼表現的。
智能座艙部分,東風Honda S7在車機內搭載了驍龍8155芯片,涵蓋有多數車輛功能操控以及語音智能交互,并且,新車還與華為合作配備了光揚屏,和AR-HUD有點類似,能夠在主駕前方提供有一個40英寸的投影畫幅,加上3米遠距成像和90PPD超視網膜分辨率,能夠顯示較為清晰且全面的導航信息和駕駛信息,并且,光揚屏還支持手勢控制,在駕駛時可以通過簡單的手機來控制車輛功能,進一步提升車機功能操控的便利性。
在動力性能上,東風Honda S7搭載搭云馳架構,提供單電機后驅以及雙電機四驅兩個版本,其中單電機峰值功率為200kW,動力續航應對日常家用出行基本沒問題;而雙電機車型則繼承了本田不俗的駕控基因,476Ps的雙電機總馬力,加上前后雙叉臂+五連桿的Honda MDX懸架架構,能夠為出行帶來穩定且操控出色的駕駛手感。并且,新車CLTC純電續航提供650km和620km兩種可選,與同級競品車型例如Model Y 2025款(入門車型純電續航593km)、小鵬G6 2024款(純電續航580km)相比,東風Honda S7在續航上也挺有優勢的,能夠進一步減輕家用出行的里程焦慮問題。
東風Honda S7作為中型SUV,車身長寬高為:4750/1930/1625mm,軸距2930mm,61.7%軸長比使得車內縱向乘坐空間利用率能達到33.9%,橫向空間利用率為83.9%,并且,新車與同級熱賣的競品車型Model Y(軸距2890mm)相比,軸距站在了上風,甚至于和大一級的中大型SUV大眾攬巡(軸距2980mm)相比較,新車軸距也差不了,可見車內空間的寬裕性。而除了新車空間數據亮眼之外,車內前后排座椅還支持510/500mm的進深,以此保障座椅對腿部的承托力,并且,車內座椅使用25mm超厚慢回彈SLAB棉、高回彈海綿、硬材質EPP發泡3種材質填充,軟硬結合使得座椅乘坐下來支撐力和舒適感兼具。
最后我們聊聊新車的外觀,和市面上一般新能源車型不同,東風Honda S7的外觀造型頗具辨識度,整體設計上更多偏向于運動風格,打眼一看,還有幾分燃油車型的味道,前臉貫穿有橫向的日間行車燈,并在車頭兩側銜接向內收緊的X字型異形大燈組件,下包圍以及寬體的格柵隱約形成一個大嘴的造型,看上去蠻獨特的。
側面車頂線條微微向下后溜,并在車尾形成了一個雙邊支出的尾翼,配上車頂上方的鯊魚鰭,在造型上點明整車的運動氛圍。車門使用的隱藏式的電動門把手,還支持破冰設計,根據水滴和冰碴的尺寸調整了門把手之間的縫隙尺寸,就算對于地處北方冬天門把手出現了結冰的情況,也能順利彈出門把手,不耽誤開門使用。
寫在最后:此次東風本田與華為合作推出新車,一方面是為了迎合國內汽車市場智能化的發展趨勢,另一方面也是為了借助華為大廠的技術加強新車的產品力和宣傳度,從以上內容來看,東風Honda S7不僅背靠本田大廠,在車身架構、懸架操控等方面有著不錯的表現,在輔助功能上或許也將有華為智駕的加持,兩廂聯手之后,東風Honda S7或許真能上市就火,你們認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