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上海車展上,在一堆新車和新技術發布會中,吉利汽車的內容顯得較為特殊。吉利汽車在20分鐘發布會內提及了61次“安全”,核心內容之一是宣布向全行業開放電池底部安全專利集,以及年底即將啟用的全域安全試驗中心。
“吉利此舉是為與全行業一起,加速推動新能源汽車的安全平權。”吉利汽車集團CEO淦家閱在發布會后接受第一財經記者采訪時表示,吉利開放的不是一個專利,而是一組專利,包括電池包底板的防護專利、電池包防撞梁專利、底部碰撞實驗裝置專利。
這并不是首例車企技術開源。早在2014年,特斯拉CEO馬斯克發布了一篇文章《我們所有的專利屬于你》,正式宣布特斯拉向行業開放所有技術專利。此舉也被很多業內人士認為加速了整個新能源汽車行業的發展。
隨著中國新能源汽車產業的壯大,頭部自主品牌也開啟了技術開源戰。2023年比亞迪開放了耗費百億打造的純電平臺——e平臺3.0技術;就在上海車展前不久,4月10日,奇瑞公布了其混動技術開源計劃。本屆車展上,吉利控股集團旗下蓮花跑車也對其底盤技術進行了開源。
業內人士分析稱,與其說自主品牌在開啟一場技術開源戰,不如說這是一場行業標準制定的爭奪戰,目的是為從標準執行者向規則制定者轉型。
就在吉利宣布向行業開放電池底部安全專利集之前不久,《電動汽車用動力蓄電池安全要求》強制性國標(下稱“新國標”)在3月底批準發布,此次新國標新增項目或重要修訂項目聚焦在三大方面,包括快充循環后安全、熱擴散和底部撞擊。其中,底部撞擊測試是新增的,吉利正是該項測試國家標準的參與者,早在2021年,吉利就攜手國家權威機構,牽頭制定了國內首個新能源汽車底部防護的團體標準。
對于新能源汽車來說,托底是一件非常危險的事情。根據中國交通事故深度研究(China In-Depth Accident Study CIDAS)對車輛起火事故統計,由于碰撞導致的起火事故案例中,來自底部磕碰造成的比例幾乎達到了70%。
在工信部和行業協會的共同要求和倡議下,今年4月以來,企業營銷也更偏理性,安全被重新擺到最重要的位置。淦家閱告訴記者:“造車過程中,很多事是兩難的,比如成本和安全在一定程度上是矛盾的。在吉利的造車價值觀中,安全、質量的優先級最高。在吉利有一個會議的權威性不容挑戰,就是‘總裁質量例會’,在質量方面我毫不留情面,比如制造工廠,質量問題必須一把手負責,不能找任何理由。”
除了開放電池底部安全專利集外,吉利也一并對行業開放了年底即將啟用的全域安全試驗中心。對此,淦家閱表示,不安全的智能輔助駕駛,就是根基不穩的空中樓閣,不要在市場里做試驗。“其實造車不貴,試驗的費用很夸張。”
據悉,全域安全試驗中心是吉利投資20億元打造,該中心配備全天候氣象模擬、多角度對撞測試等功能,全面支持極端環境下的安全驗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