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事兒鬧得沸沸揚揚,街坊鄰居茶余飯后都在討論。
有道是"買的沒有賣的精",開發商這波操作,背后究竟藏著什么貓膩?莫非是市場真的已經江郎才盡,不得不使出這招"偷梁換柱"的手段?讓我們一探究竟。
1. 公攤取消背后的無奈之舉
誰說開發商是"鐵公雞"?現在這群"鐵公雞"也開始拔毛了。
說白了,這是市場倒逼的結果。就像一個老板干了半輩子生意,突然開始打折促銷,那肯定不是良心發現,是實在撐不住了。
現在的房地產市場,可以說是"冰火兩重天"。一邊是開發商的庫存像滾雪球一樣越堆越多,另一邊是剛需群體望房興嘆。有錢的不著急買,著急買的沒有錢。這不,開發商只能想辦法變著法兒降價,但又不能明著來,于是就打起了公攤面積的主意。
2. "明修棧道,暗度陳倉"的降價策略
取消公攤說白了就是個"障眼法"。
原來賣100平米的房子,算上公攤可能要多掏30平米的錢,現在好了,這30平米不用算錢了。但是大家別高興得太早,該交的稅費一分都不會少。這不就跟超市做活動似的,"買一送一"聽著很劃算,實際上人家早就把成本算進去了。
3. 新房二手房的"蹺蹺板"游戲
現在的房地產市場就像個"蹺蹺板",新房這頭一降價,二手房那頭立馬就得跟著動。
有些地方的二手房比新房還便宜,這在以前簡直是天方夜譚。更有意思的是,有的業主連房貸都還沒還完,房子就已經跌得不成樣子了,這滋味,比吃了黃連還要苦。
4. 市場觀望期的"心理戰"
現在買房可真是個技術活。得看準時機,還得有點運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