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本人是埃爾法車主,為造好魏牌高山,前后買了5臺埃爾法進行研究”。
在2025年5月13日的魏牌高山發布會上,長城汽車董事長魏建軍直言,長城一直都在向豐田學習對標,認真研究埃爾法的每一處細節。
老魏這么說著實讓人有些驚訝。
因為找競品車做對標研究,算是行業的公開秘密,很少有人直接擺到臺面上說這件事。
但老魏就那么直接說了。
總的來說,這并不丟人。
畢竟大家都在這么干,都在對標,只是有的車企不愿意說而已。
更有甚者,還租來邁巴赫做對標。
所以老魏直接攤牌,反倒不違和。
至少他這個“尊”,不需要借。
另外,這也符合他的行事邏輯——他從來都沒有諱言過向豐田學習。
在去年10月份的一次訪談中,老魏就亮明了自己對于日系車的態度。
他稱,雖然中國車企在產品質量方面取得了顯著的進步,但跟日系車比還有差距。
“在一些小毛病上仍需正視并加以改進”。
也是在這次訪談中,他再次強調了“規矩”。
“當前中國汽車行業存在一定程度的混亂”,老魏指出,無論是國內還是國際市場,部分企業缺乏規矩意識,這種行為不僅在國內市場上造成了不良影響,也在國際上引起了其他國家的抗議。
在他看來,企業守規矩非常重要,而目前一些國內車企選擇無視規則,進行惡性競爭,這種做法嚴重擾亂了整個行業的健康發展。
更讓人驚訝的是,他給中國汽車出海的整體表現打3分。
這在中國汽車爭相出海,以及“厲害了我的車”的敘事情境中,被認為是“忠言逆耳”。
但他這些言論也引發了不少爭議。
今年上海車展,魏建軍走訪了豐田展臺。
在車展他又被問及有關中國車企和豐田的差距問題,他思索后回復——繼續學習(豐田)。
從這次高山系列上市,他爆料買了5臺埃爾法進行研究來看,向豐田學習此言不虛。
關于老魏向豐田學習,可能要比大多數人想象得要更早。
比如在2006年的《中外管理》就寫過一篇文章,標題就是“管理者魏建軍:制造業就應學習日本企業”。
這篇文章稱,長城汽車那兩年一直在執著地學習TPS(Toyota’s Production System,豐田精益生產)模式。
2004年起,魏建軍帶領長城上下開始學習日本精益生產模式。
據稱長城當時還成立了精益生產促進部,要求員工每月必須提合理化建議。
而為了搞到所謂的豐田精益生產資料,老魏還在去日本出差時,專門花1萬元買了一批地道的精益生產書籍,又花了30萬請人翻譯成中文,在公司內部學習。
文章稱,長城對精益方式和觀念的學習,已經到了瘋狂的程度。
上至董事長、總經理,下到清掃工,都要學精益。
根據老魏當時的說法,全公司只能有一種語言,那就是精益。
為了避免走形式,長城的每一項精益活動都有考核,并與績效掛鉤。
文章透露,盡管在全公司大搞精益,但魏建軍還是認為長城學精益,只是學到了點皮毛。
該文列舉了一個案例——一次去豐田參觀,給魏建軍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那是在豐田最早的廠區,簡陋的廠房里生產的是出口全世界的高檔車,負責介紹的人告訴他:通過改善,當前工廠又節省下了一個人”。
省一個人就被豐田看成是大業績,這讓老魏大受震撼。
實際上,作為中國最早造車的民營企業老板之一,老魏對豐田的執著不難理解。
非但是他,就連保時捷CEO魏德金,也學過豐田的精益生產理論。
但不同的是,現在中國車企已經開始引領全球汽車產業創新,“學豐田”的說法很少見了。
甚至連豐田在中國的合資公司,也不再像以前那樣表現強勢。
所以也只有老魏,還在三番五次提到要繼續學習豐田。
從訂單角度看,老魏學埃爾法也算學到精髓了。
全新高山自4月21日預售以來,訂單已突破18000臺。
這對一個MPV車型而言,已經殊為不易。
畢竟這貨不是SUV。
而且在去年,魏牌高山只賣了5633臺。
這個數據與自主品牌高端MPV比起來,差距不小。
但這也表明,MPV進入家庭的確已經成為一種趨勢。
這也被車企視為下一個高價值細分市場。
同時,中國車企對于埃爾法的沖擊也肉眼可見。
豐田埃爾法不再加價售車表明,其作為MPV巔峰的時代已經過去了。
或者說,沒人再愿意加價幾十萬為埃爾法買單。
另外,國產MPV確實有點東西。
比如理想的MEGA,是對MPV的一次顯而易見的升級。
只是有點可惜,這款車未能達到預期。
有人說這款車敗于外形,也有人說敗于細分市場太小。
但說到底,中國車企不會放過任何一個細分市場。
魏牌高山也不例外。
昔日埃爾法售價超百萬。
現在魏牌高山只需要3折,還不加價,你說你買不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