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比亞迪開了三場技術發布會,一個智駕戰略,一個靈鳶車載無人機,一個超級e平臺,相當于兩王一個二,還是分開出的。三大步真的和三級跳遠一樣,高速發展已經讓后面的友商氣喘吁吁了,助跑后又是個三級跳,再次和后面拉開了距離。三場發布會,都具有特別的戰略意義,都對市場有著深遠的影響,讓人頭皮發麻。
一、智駕平權:改變了汽車分類
把智駕的價格打下來,下放到8萬級的經濟車型上,對市場的確意義重大。和卷價格相比,這次給友商上的強度更高了,不但要求友商要有足夠的成本控制能力,還要在智駕方面有技術儲備。提升了造車的門檻。果不其然,比亞迪的天神之眼A、B、C發布之后,吉利發布了千里浩瀚,奇瑞發布了獵鷹智駕,都緊跟比亞迪的步伐。
進一步看,智駕平權戰略,更是提升了汽車的門檻。當比亞迪8萬的新能源車都有高快領航,記憶領航這樣的輔助駕駛能力的時候,沒有智駕的車型還剩下多少價值?什么樣的車沒有智駕?燃油車!燃油車最多也就能做到L2級輔助駕駛,而且是不支持自動變道,自動超車的那種初級L2。道理也很容易理解,燃油車的響應速度和電車不是一個量級的,哪怕感知層能夠精準識別路況,車載芯片能夠給出正確決策,可是在執行層面,燃油車的發動機,變速箱,包括轉向機很難做出精準的動作并給車端做出及時反饋。不是說絕對不行,但是難度非常大,而且表現肯定不如混動或純電車型。這是燃油車的天然短板。
另外,天神之眼A、B、C在一定程度上改變了車型分類。過去車輛按照車型尺寸分為緊湊級,中級,中大級等。在燃油車時代,緊湊級車對應著經濟型,追求經濟實惠,夠用就行。中級車對應舒適型,為了更大的空間,更舒服的底盤,可以接受一定溢價。中大型車對應豪華,性價比并非主要考量,更注重車輛的機械素質和品牌形象。
不過這個分類并不嚴謹,而且界限模糊,比如說4.8米左右的轎車,介于A級車和B級車之間,往哪邊歸類都行,而且B級車也未必就比A級車貴。而智駕等級,正好可以取代傳統車型分類,經濟型對應天神之眼 C,支持高快領航,可以緩解高速駕駛的疲勞,實用性非常高,而且車型幾乎沒有溢價,經濟實惠。舒適型對應天神之眼 B,有激光雷達,可以支持城市領航,往往搭載在15萬級以上的車型上。天神之眼 A的三激光雷達,正好對應豪華車屬性,無需考慮性價比。這種分類必然會影響消費者的決策,而這也正是比亞迪的戰略意圖之一。
二、靈鳶:中國科技手拉手建圍墻
靈鳶車載無人機系統是必需品嗎?不是。比亞迪的三級跳,這正好是承上啟下的第二步。表面看這只是一項車輛的附加功能,的確能夠提升用戶的幸福感,提供足夠高的情緒價值,可是背后的戰略意義,同樣非同小可。
首先,我們想,靈鳶是比亞迪和誰合作的?大疆!無人機領域獨一檔的存在,中國科技的一張名片。這的確是應用在高端車上的一項功能,僅僅能提供情緒價值,可是豪車的概念不就是我可以不用,但是你必須有嗎?如果你也想與之競爭,是不是也要找一家無人機廠商進行合作?你找誰?國產品牌當然也可以找大疆,可是外國品牌呢?是不是主動權就握在我們手里了?
靈鳶系統并不僅僅是國產科技巨頭的一次握手,背后戰略層面的意義是——比亞迪和大疆手拉手,連起了一道科技護城河。想要追趕我們,不僅僅要在新能源車上深耕十幾年,無人機方面還有個門檻兒等著你呢。
三、兆瓦閃充:布局連成一片
這兩天比亞迪超級e平臺刷屏了,580kW的電機厲害,但那是秀肌肉的,不能改變底層邏輯,真正的殺手锏還是兆瓦閃充,5分鐘充400公里續航,達到了油電同速。這項技術一旦普及,買燃油車的最后一個理由也沒了。說兆瓦閃充技術敲響了燃油車的喪鐘,倒不如說按下了燃油車死亡的電鈴。
兆瓦閃充技術相當于比亞迪2025年三級跳的最后一跳,跳得最遠,影響也最大。有人說蔚來受到的影響最大,實際上并非如此,比亞迪的槍口不會指向蔚來,兩者完全可以是合作關系,每個蔚來的換電站只要稍加改造,就可以加裝比亞迪的閃充樁,完全可以做到換電、閃充兩相宜。
技術上多逆天我們就不過多描述了,1000V電壓加上1000安電流,實現1000kW的閃充。在固態電池普及以前,這項技術難以超越。首先受到影響的是寧德時代,寧王的市場地位恐怕不保,產品性能差距已經拉開了,寧德時代不管是金磚電池、麒麟電池還是神行電池,都沒能達到如此恐怖的充電速度。如果沒有后手拿出來的話,高端市場恐怕要面臨強烈沖擊。
另外,這項技術會讓30萬以上高端電車都很難受,高端車型要打造的就是科技感,豪華感,可是在兆瓦閃充面前,你的科技已經落后,并且形成代差了,高端豪華的人設還能不能立住?像是理想、小米,包括鴻蒙智行,恐怕只能選擇和比亞迪合作,這時候比亞迪在車圈的話語權是不是就更大了?
更有趣的是,天閃計劃同樣盤活了比亞迪儲能電站業務,電池的階梯利用在這里也能實現閉環。為什么比亞迪堅決使用能量密度不高的磷酸鐵鋰刀片電池?哪怕在仰望這樣豪車上也不換裝三元鋰電?要知道比亞迪是有三元鋰的技術儲備的。安全性是一方面,不被國外卡脖子是一方面,或許還有一步棋藏在天閃計劃之后,那就是儲能電站!儲能電站只能使用磷酸鐵鋰電池,不允許用三元鋰!
現在想想,比亞迪這步棋有多高明?兆瓦閃充技術會推動閃充樁的普及,建設閃充樁為了緩解電網壓力要建設儲能電站,儲能電站需要磷酸鐵鋰電池,而比亞迪有1000多萬新能源汽車在路上跑,電池也將開始一批批退役,正好進入階梯利用。
再換一個角度,當閃充樁普及到了一定程度的時候,對電網何嘗不是一個反哺呢?平衡電網壓力,削峰填谷中的電價差也是個不小的生意。2025年,比亞迪三顆落子,已經改變了未來二十年的棋局!